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,新的首都經濟圈規劃呼之欲出,一些說法開始流傳:“非‘京字頭’高校、醫院將外遷”、“央企總部撤出北京”,這引起了人們的關註。為證實情況,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北京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。
  鼓勵到外地辦分校、分院
  “非‘京字頭’高校、醫院將外遷”的說法不准確,將適度疏解功能,鼓勵到外地辦分校、分院
  針對網傳非“京字頭”高校、醫院都會外遷,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示,“我們的原則是在滿足首都市民需要的前提下,再適度疏解功能。”
  李士祥舉了一個例子,目前北京一些專科醫院的病人中有60%來自外省市,許多疾病在當地醫院其實也能得到治療,但人們還是覺得沒到首都最好的醫院心有不甘。
  “現在北京很多醫學專家每到周末就到周邊地區開展診療活動,一方有需求,一方有資源,如果在當地建個分院,這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”李士祥說,“所以我們的意思不是說校本部、院本部都要外遷,而是不再擴大規模,同時鼓勵到外地辦分校、分院。”
  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表示,教育部門要疏解部分高校和教育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,避免無序擴張,避免因北京教育水平高的吸附作用形成更大的教育資源供需矛盾。
  鼓勵疏解不必要的功能
  尊重企業意願,鼓勵疏解不必要的功能,突出高端化、服務化、集聚化、融合化、低碳化
  有人稱,大批央企總部可能都要被遷出北京。對此,李士祥表示,政府需要為企業把環境創造好,然後由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來決定總部設在什麼地方。但確實有一些功能沒有必要放在北京,比如後臺服務完全可以放出去。北京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,優化三次產業結構,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,突出高端化、服務化、集聚化、融合化、低碳化,形成高端引領、創新驅動、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模式。
  李士祥說,從產業調整上講,北京要放棄發展“大而全”的經濟體系,首先是把一些相對低端、低附加值、高消耗、重污染的產業疏解出去。“像服裝、建材、小商品這些行業,過去起到了保障供給、促進就業、增加稅收的作用,但隨著產業和人群聚集,一些負面效應逐步顯現。”據人民日報  (原標題:非“京字頭”大學、醫院和央企總部都要撤出北京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8vxex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