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藝林/繪
  霧霾天越來越多,我們怎麼應對?遭遇環境污染,我們找誰投訴?如何回答這些問題,考量著一個人的基本環境素養。
  近期,環保部發佈《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(試行)》,公眾把握環境與健康有了範本。
   關切環境素養卻“掉隊”
  空氣質量好不好、河水清不清、噪聲大不大、輻射強不強……時下,環境問題牽動著公眾神經。然而,一項調查顯示,與公眾高漲的環保熱情相比,環境素養明顯“掉了隊”。
  “你會積极參与垃圾分類嗎?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?如果發現了污染環境的行為,你會怎麼辦……”近日,記者就上述問題在街頭、社區進行隨機採訪。採訪發現,多數受訪者認識到環境污染會危害健康、環境保護應人人參與,但大多不瞭解世界環境日是6月5日、全國統一的環保熱線是“12369”,對於空氣、水、輻射等環境污染應對知識更是知之不多,對於環境違法行為舉報意識不強;與此相反,對空氣污染、噪聲污染、水污染等關註度卻非常高。
  環保部所屬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近年問卷調查也表明,越來越多的受訪者認為環境污染對現代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影響,說明公眾對環保形勢的擔憂仍未解除,危機意識增強;而另一方面,公眾的環保行為得分卻偏低,公眾個人的環境與健康素養依然是環保活動中的一片“窪地”。
  這是個尷尬的對比。 2011年,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件,引發一些地方公眾跟風搶購碘鹽。事實上,食用碘鹽對預防輻射並無幫助,過量食用對身體更是有害無益。這一極端事件更是折射出提高環境素養的急迫性。“公眾對環境與健康問題越來越高的關註度,並不意味著其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提高。 ”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汪家權認為,公眾在環境問題方面的高度關註與“掉了隊”的素養之間存在斷層,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,提升環境與健康素養,對於應對環境風險、保護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。
   知易行難關鍵在實踐
  何為環境與健康素養? 《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(試行)》闡釋,是指人獲取並理解環境與健康基本知識,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對常見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做出正確判斷,樹立科學觀念並具備採取行動保護環境、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。而發佈素養指南的目的是傳播環境與健康相關理念和知識,倡導相關行為和生活方式,並指導公眾提升保護環境、維護健康的意識和能力。
  參與起草的專家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朱忠軍曾公開表示,以往的環境與健康工作多著眼於末端,也就是環境污染問題所引發的健康損害等方面。而提高公民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恰恰是將工作前移,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防護意識,儘量減小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。
  “我們希望公眾通過樹立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,掌握基本知識,進而由知識改變行為。 ”朱忠軍表示,例如,對於“儘量減少使用私家車,多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騎自行車或步行等綠色的出行方式,有助於改善城市空氣質量”這句話,如果人們知道卻做不到,那它就只是個知識,如果人們知道並能付諸實踐,那就是素養。所以,素養的內涵比知識廣。儘管有些內容已屬老生常談,但只要做到知行合一、認真遵循,仍會發揮積極的作用。
  汪家權認為,環境與健康問題的解決,需要國家和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努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需要思考,是否增強環境與健康知識儲備,是否懂得正確保護自身健康,是否監督舉報各種環境違法行為。當正確理念成為一種自然行為時,公眾的環保力量也就強大起來,而依靠公眾的力量來保護環境、維護健康,是最具普惠性、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措施。
   簡單實用指引有“範本”
  《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(試行)》圍繞“基本理念”“基本知識”“基本技能”三部分提出30條要點,為公眾提供了把握環境與健康素養基本內容的範本。
  不到700字的“30條”去蕪存菁、通俗易懂、簡單實用。 “基本理念”提出:良好的環境是生存的基礎、健康的保障;健康的維持、疾病的發生與多種環境因素相關;環境污染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;環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與暴露程度有關;老人、孕婦和兒童對環境危害更敏感;環境與健康安全不存在“零風險”;重視自我防護,可預防或減輕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危害;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、維護健康的責任。“基本知識”提出: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、心血管系統等產生重要影響;削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可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;霧霾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;關註室內空氣污染,註意通風換氣;安全的飲水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;保障飲水安全,首先要保護好水源;看上去清潔的水不一定安全;講究飲水衛生,不宜直飲生水;土壤污染影響整體環境質量,危害人體健康;保護土壤環境質量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;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接觸輻射,但不用談“核”色變;噪聲污染影響健康,不做噪聲的製造者;保持環境衛生,減少疾病發生;合理處置生活垃圾,既保護環境也利於健康;保護生物多樣性,與自然和諧共處;要註意工作和生活中有毒有害物帶來的污染及健康危害;良好的衛生或行為習慣可預防兒童鉛中毒。“基本技能”提出:發生環境與健康事件時,應按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應對;遇到污染環境危害健康行為時,主動撥打“12369”熱線投訴;能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及環境保護警告圖形標誌;積極關註並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環境質量信息;主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,合理維護個人和社會公共環境權益。
  汪家權認為,“30條”與公眾日常生活相聯繫,強調公眾應該知道、可以做到的基本內容,如霧霾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、開窗通風減少室內污染、不做噪聲的製造者等,大家可藉此瞭解我國環境保護現狀和舉措,進而參與其中,通過監督、舉報、維權等行動,將素養提升與問題關切並重,共同呵護綠色家園。(記者 夏勝為)  (原標題:環境素養 你得多少分?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x88vxex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